冒牌者症候群

冒牌者症候群—不斷努力,直到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被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觀灌輸所謂的「成功」—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在明亮寬敞的辦公室中自信地侃侃而談、懷著遠大的理想創業、在演講台上暢談自己努力的軌跡…為了追求成功,我們努力學習知識,精進表達、創造與溝通等軟實力,並抓住任何一個能使自己步上成功之路的契機,渴望豐富履歷、累積人脈,成為從那個心目中傑出的優秀人才。

付出的所有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當考上的頂尖的學校、或錄取了夢想中的職位時,彷彿站上了人生的頂峰。但正當我們以為生活將從此一帆風順時,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卻開始悄悄蔓延。在光鮮亮麗的外表,與旁人羨慕的眼光之下,隱藏的是對於自身能力、價值的懷疑。即使有著優異的學業表現,卻時常質疑自己是否只是運氣好,總有一天會被其他人發先自己其實能力平庸;面對同事、老闆的認可,頓時感到無地自容,害怕自己的表現無法維持,愧對大家的稱讚與期望。

「冒牌者症候群」是什麼?

「冒牌者症候群」是心理學上的現象,指的是一些高成就的人即便有著足夠的能力,仍然認為自己配不上目前的地位與成就,害怕「冒牌者」的身分被揭穿。他們常將自己的表現歸功於運氣,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比不上他人,必須要竭盡最大的努力,才能保持現有的形象而不被識破。而冒牌者症候群通常和這些特質有關:

冒牌者症候群

對於失敗的懼怕和極高的自我要求如牢籠般將這些「冒牌者」困於幽暗的角落,即使用盡全力掙脫,依然無法打開那道塵封已久的鎖,走出監牢裡的陰鬱生活。

如何克服「冒牌者症候群」?

由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Amy Cuddy 在TED上發表的演說 ”Your body language may shape who you are” (姿勢決定你是誰)中,提及了一句話—

Don’t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Fake it till you become it.

Amy Cuddy在TED演講 ”Your body language may shape who you are”談到「假裝」的力量

對冒牌者症候群而言,或許這正是能夠真正克服的方法。面對害怕的事物,必須先假裝自己駕輕就熟,充滿著自信與力量,並透過大量練習,將這些經驗內化,成為自己真正具備的能力。例如在課堂討論中,因為缺乏自信,擔憂無法配合其他同學的能力而感覺自己是冒牌者,若想改變這樣的困境,便從「假裝」開始,假裝言之有物、假裝發表出的是獨樹一幟的想法、假裝可以跟得上其他人的思緒、假裝自己是課堂上的一分子…不斷的假裝、嘗試,直到某一日,當自己可以有自信地舉起手、拿起麥克風,有條不紊地述說內心的想法,面對四面八方的眼神不再感到畏懼,而是當作對自己的肯定時,此刻的你不再是假裝出來的冒牌者,你已戰勝了心魔,坦然自信地向前邁進。

經歷自我價值的懷疑,克服心中的脆弱與恐懼,終有一天,我們都能擺脫冒牌者的陰影,蛻變成自己最想成為的模樣。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